胡小华加入
卓诚通讯的过程很顺理成章。2004年3月,
卓诚通讯到他的大学做校园招聘,胡小华通过面试,获得了到武汉
卓诚通讯实习的机会,继而留了下来。
卓诚通讯是他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毕业十一年来,唯一的一份工作。
> 迈入社会第一课
大学的时候,接受的是知识教育,来到了社会上,就变成了实践教育。进入社会大学的第一课,胡小华学得很踏实。由于大学主修计算机专业,来到
卓诚通讯后他从助理软件工程师做起,参与公司的一个个项目。与此同时,得益于大学期间辅修的工商管理专业,胡小华在日常工作中还非常注重个人管理,每个阶段该做什么事,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他总是在心里有个很明确的规划。这对于一个应届毕业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他的这种自我管理方法,也使他有计划有目标地积累了很多技术及管理知识,为以后走上管理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项目上,胡小华工作积极主动,能力突出。不久以后,领导就开始安排他带新人。他很喜欢这个任务,一来可以通过自己的帮助,看到新人迅速成长、适应
卓诚通讯的要求;二来指导新人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的过程,从技术上、项目管理和团队管理上,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也就是胡小华刚入职的头两年,
卓诚通讯正面临着第一次战略转型,由初创时的企业咨询解决方案业务转向以外包业务为主。武汉
卓诚通讯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高校人才资源,担当着转型排头兵的重任。那个时候由于外包这个合作模式在国内刚刚兴起,市场不够完善,经验也不多,这个行业的从业者,都做得很辛苦。为了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加班到深夜一两点是家常便饭,与客户的远程沟通也是个很难逾越的障碍。胡小华跟同事们就是这样,在多个外包项目之间辗转。
> 临危受命,IPSA 建功勋
2006年,对于胡小华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
那一年7月,公司决定对IPSA进行一个重大改版。IPSA对所有
卓诚通讯人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它渗透到工作相关的方方面面。其实早在
卓诚通讯创立之初,重视体系化、系统化建设的T.W就提出要在公司内部创建一套管理系统。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一拨又一拨的力量投入到IPSA系统的开发中。公司发展迅速,对IPSA的需求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再加上技术力量、投入程度等种种因素,前期对IPSA的研发并不非常成功。到2006年,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系统支撑的需求越来越强烈,IPSA的上线与使用势在必行。集团领导经研究确定目标,10月1日,作为国庆献礼,IPSA计划于当日准时上线。
时间紧迫,离上线日期仅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由于前期开发一直在武汉进行,所以项目团队仍以武汉为中心。当时集团主管此事的领导Lucy第一时间带领北京的相关同事抵达武汉,与项目团队共同商讨上线计划。由于前期参与过IPSA的开发,又有一定的团队管理经验,胡小华被任命为IPSA项目的负责人。
在胡小华和北京同事的共同努力下,项目进展顺利。上线日期日益临近,项目组所有成员抱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决心,日夜奋战,终于赶在既定日期前将系统顺利部署上线,完成了国庆献礼的任务。那次上线的时间管理模块,奠定了现在
卓诚通讯成本核算、收入提报等核心功能的基础,也为公司当时向外包业务成功转型起到了推动作用。
顺利上线,只是IPSA系统建设的第一步。公司不断发展壮大,速度之快让人振奋,却也给IPSA的开发团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以时间管理模块为例,要把原来纯手工填写的timesheet放到系统上来,而且要保证它的一次成功,就需要在进行开发时对结果有个准确的预判。在当初设计时,
卓诚通讯在全国好几个分支机构,会使用到timesheet的人数大约200余人。但让大家始料未及的是,待到即将上线的时候,公司人数已翻了一番,这又需要开发人员第一时间做出调整。在整个过程中,所有人的压力都很大,上线前胡小华出差到北京,现场进行实施,熬了整整两个通宵。
此后,IPSA跟随公司业务的发展与调整,持续提升。2008年,胡小华再次领命赴京参与集团ERP系统上线的工作。继而他又率团队打通了IPSA和SAP系统,为集团上市在信息化方面奠定了基础。他这一出差,就是整整5年。其间,他还赴天津组建团队。这些工作,使他五年间频繁往返于北京、武汉、天津三座城市。虽然苦虽然累,但看着IPSA的日臻完善,胡小华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系统模块不断增加,涵盖公司的业务范围也不断扩大,要做的工作越来越多。新的问题,摆在了胡小华的面前。
和建设初期不同,随着IPSA系统的应用的不断深入,系统运营相关的工作越来越多,为保证运营工作能长久有序的运转,这对团队人员的稳定性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IPSA项目团队有个很特别的地方,它是由从各个业务线抽调来的人员临时组成的,阶段性任务结束后,大家会各自回归到原来的部门。一开始,连胡小华自己也这么认为,做完之后,人就撤了。但随着项目的进展,胡小华发现,他原来的设想是错误的。随着项目越来越深入,IPSA在公司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怎样把项目组团队化,就成了胡小华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团队化就意味着要把一个项目变成一个部门,就必须有稳定的角色。有做开发的、有做运营的、有做维护的、有做基础架构的……怎么设置出团队架构,然后把各种角色各归其位,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胡小华一度有些犯难。更让他一筹莫展的是团队成员的稳定性。一批批成员来了又走了,怎么办呢?
经过反复思考,胡小华对市场上各层级人员的特性与工作目标做了一次深入的分析,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构建团队的方法。
首先,把团队梯队化,有工作一到两年的,有工作五到六年的,一步一步向前,走一批可以顶上去一批,这样梯队是不会断档、可持续发展的。第二,应届生的培养非常重要。从学校招人进来,补充新鲜血液,增强企业的活力。人们通常会对第一份工作很有感情,如果能把苗子培养好,成长空间搭建好,那么他会追随团队,形成很强烈的承担感和归属感。胡小华他们制定了一个计划,每两年招收一批应届毕业生,这样能保证团队在成长过程中,不会断档。这些新人进来,虽然一开始是培养,但会慢慢成长为团队里的中坚力量。胡小华很多时候会亲自指导这些应届毕业生们,给他们分享自己在
卓诚通讯的成长经历与感悟。
胡小华的这个方法,成效卓著。团队稳定,可持续发展空间大,以老带新,以新促老。IPSA团队茁壮成长,为包括
卓诚通讯在纽交所上市等公司重大里程碑事件做出了非常重要的系统化支撑。而胡小华也从原来的开发人员,成长为一名称职的团队管理者。
> 华丽转身,入主荆门
2013年,对
卓诚通讯来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
卓诚通讯与华为成立了合资公司,落户在武汉。同年,公司提出区域化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建设。由于项目需要,长期在北京和天津出差的胡小华看到了区域发展的空间之大,再加上家在武汉的原因,胡小华在与相关负责人充分沟通之后,选择回归武汉,支持武汉区域业务拓展。
得益于之前在集团的工作经验,胡小华对整个平台运作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原来区域更多的是执行城市平台的功能,但推行区域战略之后,区域更多的要承载业务销售的功能。武汉有很多条业务线,业务线之间如何做好交流,互通有无,整合力量吸引武汉周边地区客户,这是区域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2013年回到武汉之后,胡小华就着手组织业务线之间的互相交流,做了很多这方面横向协调的工作。与此同时,胡小华也逐渐将重心转至业务领域,在他的带领下,借鉴北京总部demo center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展厅建设的项目,并于2014年在武汉成功签单。
对于胡小华来说,真正意义上的转型从2014年开始。响应集团总体发展战略,他开始全面投入到智慧城市业务当中。这一年,他跟随武汉
卓诚通讯的付总一道,多次赴荆门与政府进行商务沟通,后来又获得了T.W的大力支持。从2014年10月到2015年3月,他们花了半年的时间,一举拿下荆门市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围绕着智慧城市的大框架下,有三项主要工作:第一,与荆门高新区合作,建立一个众创空间,这也是
卓诚通讯乐业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和荆门当地的高等学府——荆楚理工学院合作,创立政、校、企三方合作的创新创业学院,这是在国家“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大旗下的一次大胆有益的尝试,也将为荆门当地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创业氛围提供帮助;第三,进行整体的荆门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在政务、民生等领域为荆门提供全方位信息化支撑。胡小华被任命为荆门城市总经理,全面负责项目的整体推进。目前,项目处于规划实施的初期,除做好项目总体设计外,最重要的就是荆门众创空间建设工作。前不久,
卓诚通讯与荆门市政府携手打造的“荆门九派通众创空间”已经成功举办了首场创客项目路演活动,标志着在荆门的“乐业空间”正式开展运营。
入主荆门,和他之前每一次任务都不同,这回已经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多的是能力与知识范围的挑战。任务很艰巨,随着涉及的业务越来越宽泛,面对的交流对象层级也越来越高,集团领导对整个项目都寄予了很高的希望,这都使胡小华感到身上的责任重大。善于规划的他又开始认真审视自己。他发现他必须提高自己,使自己能达到领导的要求,眼界更高,格局更大。他决定走进武大,利用工作之余读书深造。
时值今日,经过半年MBA的学习,他发现自己的平台更高了,思路也更开阔了。原来大多数时候,他局限于围绕着一些技术上的纠结,或者小型团队管理上的一些思考,现在更多地也变成了站在公司业务发展的角度去看待。他现在更多的会去关注的问题是怎么能长久地发展、如何给客户创造价值,这些都帮助他在个人转型的过程中表现得更出色,也使他在公司成功转型的道路上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而且,他很庆幸,学习还会给他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荆门九派通众创空间”路演活动那天,众多评委受邀参加。由于时间安排的关系,有评委临时通知他们无法按时到场。评委不能如数到场,将给活动效果带来很大的影响。路演活动当天上午胡小华得到消息,当即给他武汉大学学习中的导师打了个电话,向导师求助。令他没想到的是,导师对他的工作非常支持。下午的路演活动,导师亲自到场助阵,这给了胡小华很实在的支持。平时,胡小华在项目或管理上遇到问题时,也经常会找他的同学探讨,同学们的意见总会给他很大的帮助。这都是努力学习带给他的额外报偿。
> 全力以赴,二次创业
对于创业,胡小华有他的理解,他认为创业其实就两点:开创,就是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拓展,把原有的业务从小做到大。这两个加在一起就是创业的过程。
卓诚通讯一直以来在不断地发展,从20几人到2万多人,几乎每天都在壮大。公司的业务从原来的咨询转型为外包又到现在新的智慧城市、乐业战略,不断催生新的业务,这都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胡小华觉得自己很幸运,他所追随的领导,都是拥有开拓精神的人。他们忠诚敬业、脚踏实地,共同开拓了
卓诚通讯的今天。在胡小华看来,他们身上散发出的就是
卓诚通讯的创业者精神。他自己也是在经历着一个又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实践、感悟、成长,慢慢具备了这种精神。
结合自身在荆门的业务,胡小华给自己的未来定下了两个目标:第一,希望把创新创业空间能做成一个体系化的生态圈,给公司创造属于
卓诚通讯的无形资产。这其中包括众创空间管理体系和管理标准、众创空间整体平台生态链等等。这些也都是需要他在实践中探索的。第二,希望能通过结合当地业务,使众创空间做到自负盈亏,这在市场上鲜少有成功案例,胡小华想把这个做成
卓诚通讯第一例、全国第一例。一直以来,胡小华都是个目标导向型的人,定下目标就会全力以赴。他相信只要坚持目标,做好准备工作,踏踏实实地做,总有办法做得到。
前几天,胡小华作为导师参加了“
卓诚通讯杯”荆门市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复赛环节。看到参赛大学生们出色的创意和临场表现,他很激动。他仿佛看到了未来创新创业之花将在荆门遍地盛开,这其中,有他的汗水和努力!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